网站首页 >> 技能培训 >>热点资讯 >>社会工作者 >>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章节考点汇总
详细内容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章节考点汇总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章节考点汇总

第一章考点:第一节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

要理解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意义,需要对两个关键词有所理解:一是模式,二是过程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定义

模式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进行的总结和归纳,以及对这种总结和归纳的理论概括。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

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的,描述和总结了实务运作过程中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是具有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相对固定并且具有普适性的工作程序,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的工作方法。

2.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

通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即是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和方法的提炼和概括,也意味着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社会工作的步骤、过程和方法是通用的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强调整合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

1.强调全人服务观

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就构成了通用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系统理论

1.系统理论含义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系统理论分析组织、政策、社区和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的各种系统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服务对象与其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形态和性质。

2.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着重点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3.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1)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行为特征,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3)报考实务。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

的各部分是报考的,并在不断地消长和变化,故其需要与问题也需要不断地、连续地评估。

(4)纵横相交的实务取向。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即在横切面上同时考虑问题的所有相关层面,在纵贯面上注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阶段性步骤。

()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分析框架

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形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括生态理论栖息地生存空间/活动范围两部分,是分析人与环境互动的具体工作框架。

栖息地即是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存空间指的是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2.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1)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2)人际关联:每个人都需要且也拥有与他人联系并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对人际关联能力与状况的评估是认识人与其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

(3)能力:指个人与环境交流,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4)角色: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是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

(5)地位与栖息地:栖息地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是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6)适应力: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此时即表示人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力。

3.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1)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

(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

(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1.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1)非疾病假设。

(2)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

(3)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

2.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

(1)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2)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他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配套习题:

周宾在一家工厂做技术工人,因为工作认真,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妻子是某单位的仓库管理员,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正存读小学四年级,一家人的牛活很幸福。

一个月前,周宾所在的1厂发生火灾,周宾在逃出来的过程中被机器砸断了双腿。虽然工厂为此赔付了一笔钱,但周宾却不能再继续从事工厂的工作r,扣除医药费后,赔偿金所剩无几。失去了家庭主要的生活来源,还要负担周宾的康复费用,妻子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她为了能多挣点钱,在周末和下班之余做钟点工。女儿虽然年龄还小,却十分懂事,家庭发生了变故后,她不再索要零花钱,在学习用具上能省就省,不再买衣服和鞋,不向家里要求任何东西。

看着辛苦的妻子和懂事的女儿,周宾觉得自己是个沉重的负担,特别对不起她们,认为如果自己离开,也许能让她们轻松一些,于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在妻子上班、女儿上学后,周宾找出积攒的安眠药吞了下去,幸亏被忘带单位钥匙返回家中的妻子及时发现并送到医院,因为抢救及时,周宾被救了回来。这件事情发生后,妻子不再放心周宾一个人在家中,但她还要赚钱养家,不能每天看着丈夫,无奈的她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运用优势视角理论评估周宾的情况。

2、社会工作者应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帮助周宾?

参考答案:

1、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

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周宾的情况进行评估:

(1)环境的优势。周宾一家人关系很融洽,妻子努力赚钱养家,女儿乖巧懂事。

(2)个人的优势。周宾失去了双腿,但还有健全的上半身和正常的头脑,而且周宾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3)环境的缺失。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还要打零工,没有时间照顾周宾。

(4)个人的缺失。周宾因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工作,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情绪很低落,甚至有自杀行为。

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强权能模式帮助周宾。因为周宾觉得自己不但帮不了家人,还成为沉重的负担,对于生活的态度很消极,社会工作者采用增强权能模式,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改变周宾的认识,从正面看待问题,帮助他提升自信和自尊,激发他的潜能,帮助他找到适合残疾人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改变他的消极态度,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一章考点:第二节通用过程

一、助人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实务过程

社会工作帮助社会系统与个人提升社会功能,解决问题或预防问题的产生,都需要经过一个结构化的操作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改变的目的。因此,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有目的的改变过程。

()社会工作助人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社会工作者作为改变系统中的要素之一,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体,良好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关系能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变。社会工作的助人关系被看作是实现目标的基石与灵魂。因为,社会工作者通过助人关系才能与服务对象讨论如何处理困难和解决问题,改变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才能在过程中逐渐产生改变的作用,达到助人的目的。

()改变是一种过程

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的过程。社会工作者促使服务对象系统在自我觉悟、自我引导和自我行动中教育和改变自己。改变必须从系统内部开始,服务对象有了改变的动机,社会工作者才能与其一起发现与分析问题,进而学习改变,最终达到改变的目标。

()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

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结构

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通用过程模式强调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运用综合方法

通用的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可取的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的加以综合。

()工作过程阶段化

通用工作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比如,介入应该是在有了计划和订立服务协议之后进行的行动,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能会交叉和重叠。

()工作任务阶段化

在助人过程中,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社会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专门技巧。

()整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接纳。同时,通用过程模式还强调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表现为强调对工作负责,让服务对象参与持续的、定期的评估和检讨。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工作过程阶段化是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之一,但在实际应用时,通用过程模式助人过程的各阶段的先后次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备一定的弹性。例如,在某些危急情况下,发现儿童有可能被虐待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保护儿童,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的介入。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助人过程还会在某一阶段被简化,例如,在接案后就结案,或者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另一机构。

()工作过程是螺旋式的

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在助人过程结束前,哪一个阶段都不会真正结束。这是因为,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要求社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原来的计划。

所以说,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

()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不可能解决助人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机械地将所有问题解决方案固化,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工作方法,调整工作过程。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一章考点:第三节基本系统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

在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确定谁是他的变迁努力的受益人,谁是变迁努力的合作者,谁是需要改变或影响的人。

()改变媒介系统

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政府、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在问题一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组成,形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这个媒介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弄清楚服务对象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的,是提供服务的第一步。

()目标系统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实际工作中,在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通常是要与服务对象系统一起确定目标系统,也即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其社会环境所要改变与影响的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目标系统是可以转换的,是有时效性的,随问题的发展而变化。

()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为了实现与服务对象的协议,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改变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各种努力,调动各种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一个行动系统。例如,为改善社区环境而采取行动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体的记者等都是行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或几个行动系统一起工作,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此外,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象。当存在多个行动系统时,要注意协调各行动系统的工作步调。同时,要随时研究、评估行动系统是否有效运作。

社会工作者要谨记: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适用于其他系统,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更专门化的知识。

(5)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社会工作者与个人群体和社区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时的改变目标。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工作所需的知识,同时也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配套习题:

为了加强社区治理,解决小区的高空抛物问题。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志愿者一起,在小区以出板报、派发宣传品的形式开展了杜绝高空抛物的社区教育活动,并上门对部分有高空抛物行为的居民进行了劝诫,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社会工作者改变工作策略,组织召开了社区协商会议,听取居民的意见。有居民代表提到,现在的家长都听学生的,而学生都听老师的,小区中学龄儿童较多,建议调整工作策略,从周边的学校入手。于是,社会工作者采纳了居民代表的建议,请周边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中开展杜绝高空抛物的教育活动,并向学生发出积极参与劝导行为的倡议,动员老师在校内、班内开展杜绝高空抛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该问题的危害,并演练相关的情形状况,由学生向家长宣传杜绝高空抛物,通过这些努力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调整工作策略前后的行动系统分别是什么?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针对目标系统采取了哪些策略?

参考答案:

1.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为实现改变目标而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为解决小区的高空抛物问题,一开始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即与居委会主任、社区志愿者一起帮助社区居民改变不良行为,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随后社会工作者通过调整工作策略,将与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中相关的人与系统作为行动系统去加以影响和改变,即社会工作者与周边学校老师进行合作,在校内开展杜绝高空抛物教育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影响孩子,再通过孩子影响父母,最终使社区居民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解决了小区的高空抛物问题。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针对目标系统采取了以下工作策略:

(1)通过社区教育和宣传的工作策略来推动居民参与。社会工作者以出板报的方式进行社区教育活动,并通过派发宣品的形式进行‘‘杜绝高空抛物的宣传,且对部分有高空抛物行为的居民进行劝诫,唤醒居民对社区问题的关注。

(2)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工作策略。通过连接居委会主任、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代表、教师等社会资源丰富社会支持网络,对杜绝高空抛物的活动进行介入,协助社区居民一起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

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第一小题考查了行动系统的内涵。考生应准确把握行动系统的实质,结合题干,分析前后两种行动系统的差异。第二小题考查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考生应紧密结合题干中涉及到的社区工作方法进行阐述。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二章考点: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接案的重要性

接案工作的目的

(1)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2)激励服务对象。

(3)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4)促使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改变的过程。接案过程不仅决定着求助者是否能从潜在的服务对象转变为实际的服务对象,而且影响着服务对象在后续服务中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以及参与助人过程的积极性。

(5)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接案阶段的早期印象会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今后工作中的互动产生影响。

()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三种来源)

一般来说,服务对象通常有以下几种来源:

(1)主动求助的。

(2)他人转介的。

(3)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将服务对象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分为几种类型:自愿、非自愿和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5.与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1.资料准备

服务对象资料准备。(研读资料;是否接受过服务;是否有特殊事项;走访社区)

2.拟定会谈提纲

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内容5)

()会谈

1. 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方便彼此、安静私密、适当的会谈距离等)

2. 会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 会谈的技巧(非常重要)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提供支持;减轻焦虑;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看法;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采取有效的行动)

3)倾听。(表示出兴趣,并且积极参与,有回应)

4. 会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1)对象服务的相反与反应有透彻的了解。

2)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

3)敏锐地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及反应。

4)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

5. 会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留意服务对象对接受社会工作协助的看法并进行适当处理;

2)中国人有困难时首先是向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和助人系统求助;

3)时刻保持对服务对象的敏感度。

4)不要显示权威性;要对分析的负面事件作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提出来。

()收集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人与环境两个方面)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及常用的记录资料的方式

方法:询问咨询查阅档案 进行家访

管理式服务记录;临床式服务记录;(摘要式记录;过程记录;问题取向记录;观察记叙性记录)

()初步预估

初步预估的主要任务是再次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

正确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把焦点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

()建立专业关系

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

2.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对实务的意义

3.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

4.建立专业关系的五要素

5.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决定工作进程

1.终结服务

2.转介其他服务

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主要目的在于双方有一个目标与约束,以便使后续工作富有成效。

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不能建立关系的原因

1.期望不一致;

2.社工能力不足;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5.社会文化因素

()避免过早终止关系的策略

1.增进彼此关系

2.订立明确的接案指引

3.订立初步协议

4.回应服务对象的迫切需要

5.运用网络资源

6.不断给予鼓励

四、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自杀、性暴力、离家出走、虐待)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配套习题:

李某结束了强制戒毒回到社区,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与李某进行了第一次接案面谈。

小王说:你好,我是社会工作者小王,我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

李某看了一眼小王,低头不语……

小王:请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我们社会工作者是专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

李某:我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你们能解决吗?”

小王:可以啊,我可以帮你申请临时性补助。

李某:我听说其他的街道可以帮助就业,你也必须帮我解决。

小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服务需求,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

李某:那你快点啊,我等着你早点给我送来补助金,你也要尽快给我找到工作啊!”机构督导老张看了小王与李某的第一次面谈记录后,及时对小王进行了个别督导。

问题:

1.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是:

(1)界定问题的入手点在于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小王在与李某进行面谈时,关注了服务对象李某所说的个人所遇到的基本生存条件问题,对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2)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寻求帮助的原因,不了解其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未问询矫正对象李某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3)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对自己的看法。不清楚李某认为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范围、持续时间和程度。

(4)界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不断沟通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经过双方一系列的讨论和磋商来形成对问题的共同看法。从本次面谈来看,小王并没有与矫正对象李某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双方没有一起探讨出共同为之努力所希望改变的问题。可以说,小王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小王在面谈中,并没有明确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他只是表达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询问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而忽视了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角色的期望和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双方并没有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王也无法帮助服务对象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2)会谈的目的在于取得共识,作为助人自助的活动,小王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双方并未进一步沟通双方想法的差异与距离,也没有经过最后一次协商达成一致的看法。小王在矫正工作中并未引导矫正对象共同参与,一起制订目标和计划,取得共识,达成协议。

(3)小王没有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与优势,会谈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与服务对象没能建立专业关系,信任感建立不充分。可见小王并没有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

本题考查社会实务通用过程中的接案。会谈是接案的必经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考生应准确掌握会谈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才能合理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从而顺利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二章考点:第二节预估

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什么是预估

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预估的目的

预估的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了解,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问题,预估的终目的是要对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

1.识别服务对象的客观因素;

2.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对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预估的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其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的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

(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

(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从中找出影响服务对象改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预估的特点

1.持续性;

2.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参与;

3.行动取向;

4.有可识别的步骤

5.广泛深入;

6.运用知识

7.渗透了专业判断

8.有局限性

()预估的原则

个别化原则;(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合作原则;

避免片面

避免简单归因

兼顾服务对象弱点和长处

不断循环往复(发展的眼光看待服务对象)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

预估是由系统有序的程序组成的,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的过程。其基本步骤包括: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具体而言:

()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排列次序;发现问题;识别原因;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做解释)

()认定问题(6点:5描述1探究)

()撰写预估报告(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第二部分专业判断)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以及运用

社会历史报告包含的资料有:

(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

(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以及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

(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等。

()家庭结构图

方表示男;圆圈表示女

实线已婚;虚线未婚;孩子在下方,以线段相连。父母和子女之间、子女之间用粗细实线表示关系的紧密和不紧密状况,细线表示关系有问题和关系不好;夫妇分居和离婚分别用“/”“//”符号表示

配套习题:

社会工作者小罗在对李爷爷家进行评估时发现:李爷爷家房屋老旧,物品摆放杂乱,室内照明不足;李爷爷与老伴王奶奶以前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李爷爷的儿子每周会来探望一次;李爷爷夫妻二人的退休工资可以满足日常开销。前段时间,李爷爷因不慎跌倒导致骨折,生活暂时不能自理,全靠王奶奶照顾;李爷爷担心不能康复,情绪十分低落。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小罗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动员志愿者骨干定期探望李爷爷;邀请医护人员一同进行深入评估,制订上门照护与康复训练的计划;介绍王奶奶加入照顾者互助小组;协调相关部门对李爷爷家进行居家安全改造。

此外,为更好地回应此类服务对象的需要,小罗总结服务经验,对机构的服务流程提出了改进建议。

问题:

1.小罗对李爷爷家进行了哪些基础性评估?

2.在本案例中,小罗运用了哪些间接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1.小罗对李爷爷家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基础性评估:

(1)环境资料评估:

在本案例中,小罗评估了老人的居家环境的安全性,主要评估老人的居家环境对老人有无安全隐患。小罗发现李爷爷家房屋老旧,物品摆放杂乱,室内照明不足。

小罗评估了老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情况,主要评估老人是否参与了社会活动,是否得到了社会支持。李爷爷和老伴以前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李爷爷的儿子每周会来探望一次,李爷爷因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时,全靠王奶奶照顾。

小罗评估了老人的经济情况,主要评估老人是否存在经济困难,影响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健康维护。小罗发现李爷爷夫妻二人的退休工资能满足日常开销。

(2)个人资料评估:

小罗评估了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评估老人独立照顾自己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小罗观察到李爷爷因不慎跌倒导致骨折,生活暂时不能自理。

小罗评估了老人的心理和情绪方面的状况,主要评估老人的情绪状况。小罗发现李爷爷担心不能康复,情绪十分低落。

2.在本案例中,小罗运用的间接介入策略有:

(1)小罗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通过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如动员志愿者骨干定期探望李爷爷,邀请医护人员一起评估,制订上门和康复训练的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对李爷爷家进行居家安全改造,给李爷爷提供社会支持。

(2)小罗从家庭成员入手,发展照顾者互助小组,介绍王奶奶加入照顾者互助小组,确保对李爷爷的照顾,更好地帮助李爷爷。

(3)小罗在了解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总结服务经验,对机构的工作流程提出改进建议,促使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预估过程和介入过程,答题时要注重以教材知识点为分析思路,注重与案例的相关内容相结合。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二章考点:第三节服务计划

考点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份完整的服务计划包括6大部分:

(1)目的和目标。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3)多层次介入策略。

(4)计划一起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6)计划具体的行动、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考点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1)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4)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考点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

(1)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

(2)设定工作目标。设定工作目标的步骤有: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介入方法和介入系统的过程,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也是决策行动的过程。

(1)选择介入系统。社会工作的介入系统可以分为直接介入系统和间接介人系统两类。

(2)选择行动内容。行动可分为如下类型:危机介入;②资源整合;③经济援助;④安置服务;⑤专业咨询。

3.签订服务协议

(1)服务协议的含义。服务协议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问题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

(2)签订协议的目的。签订协议的目的在于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角色,保证计划的执行和实现。

(3)服务协议的内容。计划的目的与目标;②双方各自的角色与任务;③为达目的与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与技巧;④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进行总结、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4)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特点与制定原则。社会工作服务协议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它的制定原则包括:明确性:得到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认可;③具有弹性;④具有实用性。

考点四:服务协议的形式

社会工作的协议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书面协议要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因此。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订立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考点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1.签订服务协议的过程

社会工作者要知道,社会工作协议是与服务对象在从接案到共同讨论问题、构建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逐步协商产生的,因此协议的过程从接案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助人过程的发展,协议的内容越来越具体,直到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协议。

(1)会谈协议。

(2)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3)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

(4)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

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1)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2)与服务对象分享对问题的看法。

(3)描述为之工作的问题。

(4)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

(5)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配套习题:

赵某是某部队的退伍伤残军人,每当他的伤残部位旧病复发时就会疼痛难忍,可每次都还要坐很长时间的车去医院治疗,每次治疗的花费都很高。而且赵某认为医生对他的态度很差,时常会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赵某也问过他的战友,大家都有同感,于是他们决定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请针对这些退伍伤残军人的问题,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参考答案: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这是一次群体服务,社会工作者要充分收集每个个体的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判断和认真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

(1)从身体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这些退伍伤残军人的伤势恢复情况如何,在什么情况下会再次复发,并且多久会去一次医院等。

(2)从年龄方面进行分析,这些退伍伤残军人的普遍年龄是多大,在这个年龄段对于医疗的需求是什么等。

(3)从家庭经济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这些退伍伤残军人的家庭状况如何,家庭结构怎样,家庭经济能在什么程度上承担这些退伍军人的医疗费用等。

(4)从心理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于疾病和医院的看法。

2、方案设计

根据退伍伤残军人的需求,拟订服务方案,包括:

(1)方案目标。为退伍伤残军人提供辅导及援助.协助他们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医疗效果。

(2)方案实施策略

1)协助退伍伤残军人充分利用医疗机构及社区所提供的医疗康复服务。

2)进行心理安慰和辅导,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念和信心。

3)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他们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和社区资源。

4)联合医院与医护人员,为他们开设讲座,提供保健指导,帮助他们自身预防旧病的复发。

5)联系社区资源,为他们提供上门诊疗、送医送药服务。

6)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转介服务,安排专人帮助患重病的退伍伤残军人就医。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对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的评估、退伍伤残军人就医情况的改善程度的评估等。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二章考点:第四节介入

一、介入的特点

()社会工作介入的含义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干预、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介入的性质和特点

1.有计划有目的;

2.干预是核心;

3.物质和精神帮助并重;

4.有短期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直接介入

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间接介入

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

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注意:每年,考生重点是结合案例理解什么是直接、间接以及综合介入。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介入行动的原则有6个: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2)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能力。

了解现有资源。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包括正式服务资源系统和非正式服务资源系统。

进行转介。进行转介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征得服务对象同意:二是向要转介的机构出具正式的转介信和相关的转介资料,说明情况;三是进行转介后跟踪服务。

资源倡导。当服务对象所需资源缺乏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角色,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

增能。增能的技巧包括:协助服务对象识别和善用自己的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代替消极的自我形象;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意识,了解与他们有关的资源系统;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进行危机介入

危机介入的技巧包括: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服务对象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其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介入目标要现实,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就可以结束介入行动。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调解行动

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一是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二是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三是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1)能够识别谁是有影响力的人。

(2)具有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的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的、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

2.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在协调服务时要掌握下列原则:

(1)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2)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协助建立共同目标。

(3)识别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

(4)与各方沟通情况,为有效协调打下基础。

(5)协调前广泛收集资料,提高碰头会效率,减少协调成本。

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发展创新服务和资源时要留意: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

(3)设立必要的组织以承担工作。

(4)社会工作者角色依计划性质而定。

4.改变环境

(1)环境介入和改变的人手点:空间和时间;关系。

(2)促进社会环境变迁的方法:自然助人者介入、网络促进、建立互助小组、技术训练。

5.改变组织与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社会工作者从内部改变组织时,应运用如下技巧:

(1)在了解评估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全员参与。

(3)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法推行改变。

配套习题:

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参考答案:

1.(1)个人因素。有人认为贫困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则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案例中有人认知出现了问题,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

(2)社会因素。这个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如社会结构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与家庭的贫困。

(3)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由于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播,出现了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还有等、靠、要的不良思想的传播.都会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导致低保人数增加的现象。

(4)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就业。

2.(1)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改变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

(2)运用增能理论,开展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协助社区居民寻找社会资源,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增强自身对抗环境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体的权益。

(4)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服务那些留守的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二章考点:第五节评估

一、评估的含义与目的

评估是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成效检测的重要环节,这部分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评估的含义与目的、评估的作用、评估的类型、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评估的含义

什么是评估: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评估的内容

目标是否得当

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得当

角色是否有效

二、评估的作用

()监督介入工作的进度

()发展本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巩固改变成果

()社会问责

三、评估的类型

社会工作评估有不同的策略,因评估目的不同也有不同类型,比较常用的有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种。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对社会工作介入进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

2)结果评估

结果是指介入行动终完成的形态,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任务完成情况测量方法与技巧

一般来说,可以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情况。“0”没有进展;“1”极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

将每项任务的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成功的百分比。

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数是12;用得到的分数除以12,再乘以百分之百,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目标实现程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

罗列与界定目标;并记录下来;对照;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制定个人测量化的尺度来回应千变万化的服务对象;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划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介入影响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2.差别影响评分

配套习题: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会谈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次、6次、8),介入后(5次、6次、5次、4次、3次、2次、3)

问题:

1.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2.用上述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根据下列给出的基线坐标示意图(见下图),在专用答题卡上复制此图并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数讲行比较,并对介入效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1.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

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社会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基线澳0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

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大勇的愤怒情绪。

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大勇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

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为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问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大勇每周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改变。

2.根据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介入效果。矫正对象大勇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社会工作者针对大勇的问题,最后决定对其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改变其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行为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大勇每周愤怒情绪的出现次数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大大减少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二章考点:第六节结案

一、结案的类型

结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根据双方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

结案的类型包括:

(1)目标实现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结案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助人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方面,主要任务包括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跟进服务。

其中,巩固已有改变可以采取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的策略来进行。

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1、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欣喜;肯定;视野开阔;满意;感激;对未来充满信心等。

2、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否认(不准时,心不在焉);倒退;(回到以前的状态)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愤怒(不满、批评、挑战;社工离职);讨价还价(寻找理由拖延);忧郁(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

3、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配套习题:

大学毕业生小梅因车祸导致瘫痪,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情绪十分低落。社会工作者小张介入后,对小梅进行了情绪疏导,并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决定开办一家网上工艺品商店。一年来,在小张的协作下,网店发展走上了正轨,小梅已掌握了所有业务流程。情绪也恢复正常,在此情况下,小张觉得可以结案了。一天,小张在家访中对小梅说,自己的任务已完成,从明天开始不再来小梅的家。小梅感到十分震惊,情绪又回落到服务前的状态.没有心思处理网店的业务了。

问题:

1.分析导致小梅在结案时情绪回到以前状态的原因。

2.结合案例。说明为避免小梅的负面反应,社会工作者小张在结案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参考答案:

1.原因:不管是哪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和协助,服务对象在整个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真诚与关注、尊重、接纳和肯定,这是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专业关系的特质。但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接触,服务对象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给他们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

2.处理方法:(1)与服务对象小梅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小梅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小张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小梅的接触,提醒小梅要学会自立,给小梅以心理支持,告诉她在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

(4)社会工作者小张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小梅提供能够对她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小梅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小梅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三章考点: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复习引导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

复习引导

本章从儿童的需求、特点等出发,以儿童社会工作方法结束,全面、具体、细致地向考生展示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工作内容及应用方法。考生要重点掌握本章所特有的理论和专业方法。本章共4个考点,从历年真题来看,儿童社会工作作为单独的考点出现的几率并不大。但是随着近几年人们对儿童的关注,以及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社会工作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今后出题的概率有可能会加大,所以考生依然不能放松对本章的复习。

本章往年出题情况:20141;20151题。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三章考点:第二节儿童的需要及问题

第三章第二节考点:儿童的需要及问题

考生不仅要记住儿童需要的4个方面指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每个方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1.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以及行为从稚嫩到趋于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

(1)生存的需要。包括生命存在的需要和社会存在的需要。

(2)发展的需要。包括: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

(3)受保护的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这些人为的伤害主要包括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和剥削。

(4)社会化需要。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社会角色。注意,新版教材将儿童原来的需要由6个方面整合为4个方面。

2.儿童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儿童的生活照料和成长教育状况得到普遍改善的同时,儿童在养育、保健、照料、教育、保护等方面仍然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

(1)儿童生存的问题。包括: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儿童户籍问题。

(2)儿童发展的问题。包括: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的问题。

(3)儿童保护的问题。包括:儿童遗弃的问题、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儿童被性侵的问题、儿童被忽视的问题、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注意:旧版教材中的儿童问题是以年龄阶段划分。各阶段根据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新版教材是根据儿童生存、发展和保护三方面中常见的问题来归类。

第三章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本考点需要考生关注的是,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虽然儿童是未成年人,但我们也不能包办服务,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坚守儿童中心的原则、服务个别化原则、儿童发展的原则、儿童参与的原则等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来开展服务。

儿童社会工作有以下4个特点:

(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

(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4)兼顾了专业理想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

注意:本考点在新版教材中的4个特点是全新的观点。比照旧的特点来说,更有针对性、更恰当。

第三章第四节考点: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儿童是处于迅速发展过程中的权利主体,儿童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使儿童得到适切的养育和照料.儿童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以及儿童受到保护免遭伤害。因此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支持性儿童服务;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的补充性儿童服务;救助和保护儿童的替代性儿童服务。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传播理念和知识。包括:母婴保健服务;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包括: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包括:儿童问题辅导;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2.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1)补充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包括: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就业援助。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包括:亲职教育;“四点半课堂

第三章第五节考点: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儿童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考点中,历年来主要是从儿童社会工作者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大手法来阐述。本次教材改版,对这一考点的内容基本上做了全面的修改,在历年的考题中没有具体考过这一知识点内容,本次教材修改本节知识点可操作性及指引性更强。特别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及特殊问题的儿童团体辅导,尤其值得考生注意。

儿童社会工作方法指的是儿童社会工作者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用的专门且权威的实务方法,它包括聚焦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评估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

1.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评估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为明确儿童服务需求而开展的服务需求评估,即儿童社会工作者按照专业规范,采用人户走访、相关人员访谈以及观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儿童及其周围环境状况,对儿童服务需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1)评估的方法。包括:家庭走访;实地观察;会谈;查阅文档。

(2)评估的工具。评估工具即指帮助儿童社会工作者完成儿童需求评估实务工作的标准用具。它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程工具,此类工具多为观察指标表、访谈提纲、心理或行为量表,用于了解某一个儿童个体的具体成长发展的状态:另一类是结果工具.此类工具多为记录表,用于记录某一个儿童个体的成长状态是否符合他所在的儿童成长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

注意:旧版教材中较多心理学常用的量表。本版教材的两个评估工具比较符合儿童社会服务的专业介入需求,作为新增知识点,考生需要熟悉掌握。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

在完成了儿童服务需求评估之后.儿童社会工作者就需要根据评估的结果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干预服务。个案辅导是一种社会工作的干预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家庭。这里重点了解游戏辅导。

(1)游戏辅导的定义。

(2)游戏辅导的理论依据。包括心理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行为理论。

(3)常见的游戏辅导形式和类型。常见的游戏辅导形式有沙盘游戏、看图讲故事、戏剧表演、体育游戏等。根据游戏的功能可分为感觉运动性游戏、功能性游戏、建筑性游戏、戏剧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五大类型;根据游戏的进行过程可分为无导向游戏辅导和导向型游戏辅导。

(4)游戏辅导的特点。包括:儿童参与游戏是受本能驱使的;辅导游戏是由儿童自由选择的;游戏过程是充满想象力的:儿童是主动参与到游戏中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是快乐的。

(5)游戏辅导适用的范围。包括:一般的儿童心理困惑,需要获得心理成长;儿童心理或行为问题。

(6)游戏辅导的原则。包括:建立融洽的治疗关系原则;接纳的原则;反馈的原则;儿童中心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2020年中级社工《工作实务》第四章考点: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青少年的定义及特点

1.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从生理观点来定义,青少年是指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生理、心理、社会)

我国宪法:未满18;高法刑事案件青少年年龄规定在25岁以下;共青团委14-28;少先队为7-14

青少年期是人生变化多的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及社会角色也在每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特点。

2.青少年的特点

生理角度:体型、身体内部机能、大脑和神经系统等变化。

心理角度:主体与客体互动、动荡与稳定结合、突变与渐变统一。

文化角度: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从文化角度具体来看,几种青年的特点:

正直青年,指那些循规蹈矩的青少年,他们似乎不需要经历什么冲击或者反叛行为便可渡过为成年期。(又红又专)

问题青年:指有越轨行为甚至犯罪倾向的青少年,不守纪律、爱游荡、滥交、吸毒等。(惹是生非)

文化叛逆青年:这类青少年不甘平凡,建立独特的生活方式。(标新立异)

政治偏激青年:打抱不平,认同进去激进的行动,追求某些理想(热血愤青)

青少年的发展性特征还可以概括为:

第一,兼具质与量的改变;

第二,兼具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特质;

第三,同时兼具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状态;

第四,具有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

第五,兼有分化与统整的功能;

第六,兼有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

()青少年的需要

青少年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指其社会化过程的基本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在社会化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他()的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社会化,即个人早期的基本社会化,是个人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了解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络,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成功地扮演基本的社会角色和从事基础的社会活动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实现其社会化的三大途径。

埃里克森( Erikson)在其人生八阶段论中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社会化任务作出了概括,认为其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是核心任务,主要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青少年的需要具体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

从问题类别来看,一些学者把青少年问题分为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及特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国外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一些学者认为,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萌芽阶段,其内容主要是救助和救济,也开始出现保护童工的法案。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由于青少年问题凸显,使得青少年社会工作得到了发展,该阶段被称之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初始发展时期。基督教青年会等青少年群体组织及小组活动、童子军运动、对青少年的社会控制与社会保护开始出现。

20世纪开始,青少年社会工作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特别是60年代西方出现了大规模的青年学生运动,各国开始高度重视青少年问题,宏观青少年工作开始成为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70年代后,职业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在西方社会普遍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称呼在美国和北美广泛使用,并成为专业术语。至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对象覆盖面越来越广,内容日趋深入,从原来的补救型为主转为重视青少年的发展。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我国香港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社会动乱事件之后,政府认识到必须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群体的需要和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香港地区已经建立起了领域广泛、工作方式多样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课余托管计划、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服务、青年热线服务、地区青少年发展资助计划、引导青少年重返正途、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活动工作员职位、边缘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共创成长路——赛马会青少年培养计划等。

我国台湾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基督教儿童福利基金会成立(现改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开启了以慈善救济为主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台湾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包括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解决边缘青少年问题、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等。经过多年发展,台湾地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的特征。

()我国内地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2006年,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设宏大社会工20102020目标的提出,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201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全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发展迅速。

20141月,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进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新阶段。

配套习题:

钱程,女,16岁,高二女生。在钱程很小的时候,父母到外地打工,留下她和年迈的奶奶在农村一起生活。父母辛苦工作有了些积蓄,当钱程初中毕业后,父母便将她接到他们打工的城市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钱程的学习成绩较差,有厌学情绪,经常逃课去学校附近的网吧.而且有时还诱导同班同学打游戏、喝酒。学校考虑其行为的影响,决定将她开除,班主任出于责任心,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在本案例中.钱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针对钱程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进行帮助?

3、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对程进行治疗?

参考答案:

1、钱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钱程自小与奶奶在农村生活,与父母关系生疏,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让钱程养成了好逸恶劳、放荡不羁的习性。

(2)学校附近有网吧,钱程自控性弱,意志不坚,易受诱惑。

(3)学习成绩较差,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想上学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其行为又受到学校惩罚。

2、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危机干预,与班主任、钱程的家长和校方达成一致,给钱程一个机会,留校察看。若钱程改过自新,校方将重新接纳钱程。

3、社会工作者运用系统理论,从学校、家庭共同介入,全方位协助钱程解决问题:

(1)在辅导过程中,工作人员运用个案工作的技巧对钱程进行咨询,使钱程得到心理支持和被关注感。

(2)运用行为治疗法与教师配合做好校内工作,在学业上降低对钱程的要求,对钱程在校的进步进行表扬、鼓励,增强钱程的成就感,使其逐步建立起对学习、学校的兴趣。

(3)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传输正确的管教子女的方法,让钱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殷切希望,从而转移其对外界引诱的注意。

第四章考点: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特点和内容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由于青少年所处人生阶段具有独特性,即过渡性、快速发展性等。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必须更多关注介入的立场、方法、思路与宗旨,唯有此才能够更好地协助该群体顺利度过该人生阶段。

其特点主要包括: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面对青少年的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标新立异、唯我独尊、追求自由等等,社会工作者就更加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服务对象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基于青少年的特点,社会工作者采用融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等.对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发展有十分明显的启发、帮助和促进作用。小组工作发挥积极正向的群体示范效应效果明显。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青少年的发展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整合相关资源,通过政策倡导。促进青少年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的环境优化。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发展理论、青少年偏差理论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开展内容丰富的专业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这里,重点要理解两方面的知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青少年服务的主要内容。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青少年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青少年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生物进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考生重点理解每个理论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影响和具体运用操作的指引。

(2)青少年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青少年偏差理论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过程理论、社会回应和冲突理论等。

2.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主要包括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和社交指导。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包括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配套习题:

某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发现,该社区里有不少青少年以抽烟、喝酒、说脏话为时尚,行为也匪里匪气。因此,社会工作者以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观察学习历程的步骤顺序,组织了什么是时尚的主题活动,改善青少年对时尚的认识。

青少年什么是时尚主题活动大纲

问题:

1.依据班杜拉(Albert Bandura)观察学习历程的要求,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该主题活动顺序中存在的错误。并用上表中与小组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代码,重新排列小组活动节次的正确顺序。

2.结合案例说明上述主题活动主要采用了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哪些治疗技术。

答题要点:

1.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增强过程。C.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通过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属于注意过程。D.组织青少年开展关于什么是时尚的辩论赛,

并对不同的时尚观进行辨识,引导青少年初步树立正确的时尚观念,这是一个保持过程。A.通过情景剧表演,帮助青少年反思不良时尚观的由来,重新树立正确的时尚观,是一种再生过程。B.引导青少年制订改善他们认知和行为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其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这是一个增强过程。因此,小组活动的正确顺序为CDAB

2.运用到的治疗技术有:实例楷模法和认知楷模法。

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的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运用的是实例楷模法。引导青少年制订改善他们认知和行为方式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其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运用的是认知楷模法。

第四章考点: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的主要特点

()个案工作的过程特点

(1)在对青少年服务中,接案和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虽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全国已经得到普遍开展,但目前除少数主动求助者外,大多数青少年个案服务是由社会工作者上门或开展外展式服务而建立关系的。

社会工作者通过学校、劳动就业部门、司法部门或者社区组织了解到青少年的现状,然后采取各种灵活机动的主动介入方式开展青少年工作。

(2)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求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社会工作者必须对社会资源,如学校的接纳及支持、劳动部门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机会、社区支持网络、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家庭及同伴的支持做出充分评估,才能作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并制订可行的服务计划。

(3)服务计划的制订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服务计划制订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青少年共同参与的过程,更是激发青少年主体意识的过程。制订服务计划和签订服务契约时的青少年参与能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使其感觉到我是一个大人了”“我得到了尊重和认同。这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对于青少年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是十分有帮助的。

(4)专业理论,特别是社会支持网络、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的运用,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科学基础。

()小组工作的功能特点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增强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同伴给予的经常性的、多样的鼓励和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更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世界。因此,小组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到新的观念、行为,并为过渡到现实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和训练。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小组也可以提供如实验室般模拟练习的机会,这些练习中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大家在小组内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青少年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建立正面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小组工作能够给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交活动,由此能够增加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社区工作的内容特点

两个层面的工作方向:一是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整合社区内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二是将社区内青少年组织起来,动员他们参与社区发展,在社区参与的过程中提升青少年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1.举办各类促进社会参与的社区活动,有助于青少年适应并融入社会

2.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行动系统建设

()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整合性特征

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效评估

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的程序逻辑模式主要包含七个环节:资源投入、活动/服务、服务成效、处境分析、假设/理论基础、外在环境、逻辑联系。

三、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理论基础

1.辨识认定论

2.韦恩斯坦( Weinsein)自我探索历程

()实务运用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青少年通过自我概念量表测试、生命环活动、自画像”“生命线等活动自我认识与探索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4-6)

思考问题,并在小组中分享。

更真切的了解与领悟。

每个人反思生活有哪些阻碍生命积极开展的行为或态度,进行小组交流。

每位成员借由其他成员的回馈、建议与经验分享等方式的协助,制订阻碍成长行为和态度的改正计划,以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

()理论基础

生涯规划是开展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青少年而言,个人将面临工作、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需要培养工作技能、开展生涯探索、尝试做生涯规划、建立生涯价值观。

()实务运用

彩绘生涯社区青少年职业导航计划

项目背景:YH青少年服务中心在对社区青少年失业问题的调研中发现,青少年大都缺乏职业规划、自身定位不合实际、对社会需求认识不清。此外,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功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据此,社会工作者决定对社区青少年开展名为彩绘生涯的杜区青少年职业导航计划。

理论基础:本项目以霍兰德( Holland)的性格类别与工作环境匹配论为主要理论基础。

项目目标:

1.让青少年了解生涯规划认识到生涯规划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量表测试使青少年了解个人兴趣、能力等特质,协助其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运用情境模拟等形式使青少年学会整合环境资源、把握就业机会等技巧。

4.促进亲子互动,让家长成为孩子就业、就学的助动力。

服务对象:

1.在就业、升学、生涯规划等方面需要协助的青少年。

2.在青少年就业问题上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的家长。

项目实施:

1.阳光空间。以树立正确职业理念为目标、职业训练为核心内容,周期性的跟踪服务为巩固手段,有效资源整合为保障。

2.锦绣人生系列小组。以小组活动形式对青少年开展就业、生涯规划辅导服务,协助青少年明确自我发展目标,提升自信,增进沟通交往能力,确立理性职业观念。

3.家长天地。协助青少年家长清晰了解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已的职责、体会孩子的感受、掌握孩子的需求,并从亲子教育、情感沟通、求职就业、法制观念四个方面开展以亲职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小组活动,以期有效提升家庭沟通状况,形成家庭对提高青少年就业成长的助动力。

项目成效评估:

1.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了解社区青少年、家长、社区相关人士对本项目的满意程度。

2.过程评估。通过对项目程序、执行情况、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运用状况开展评估,形成过程评估结论。

3.结果评估。对青少年在认知、就业能力、就业率、亲子互动方式等方面的改变结果开展成效评估。

五、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

()理论基础

历奇辅导的定义包括4个元素:历奇活动、野外、个人及小组辅导、经验学习法。

历奇辅导有4个训练模式:

(1)“历奇波浪。主要是活动讲解、过程和解说。

(2)“野外挑战。着重个人与大自然的挑战。

(3)“情感反思。指学员内在反思。

(4)“多元创意。包括利用音乐、戏剧、手工艺等多种方法带出重点。

()实务运用

六、青少年空间

()理论基础

1.社会参与

2.增能理论

()实务运用

青少年空间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宫协会在香港青年协会协助下,借鉴香港青年空间运营模式,为社区青少年开拓的一片新的成长空间。青年空间服务项目的实施给青少年提供了参与社会和社区活动的机会和平台,在参与的过程中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使其获得了参与社会事务、实践社会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权力的提升,青少年的权能感得到提升,主体性得到发展。(案例4-8;案例4-9)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实务反省式实务研究强调熟练的实务工作者实务知识的学习与表达。实务工作者通过在行动中认知、在行动中反省、对行动作反省,以及综合性技术的运用来实现专业成长。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既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由外来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合作组成。

对于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来看,尚没有发展出类别分明的实务研究范式,上述几类实务研究的思维方式都对社会工作者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实务研究通过确定问题一理解一反思一行动一改变一新问题一新行动等研究步骤的实施,获得对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建构实务模式,直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配套习题:

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不动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评估,发现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

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正确三哥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

问题:

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

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参考答案:

1.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有以下几点:

(1)沟通目标: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

(2)实质目标:

提升青少年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协助青少年有效的自我约定,且诚信地尽力执行培养,使青少年能够以勇于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

协助青少年正确地检视、查核自己的行为表现,使青少年懂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评估。

(3)过程目标:

全体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在后期活动过程中使组员充分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并及时肯定鼓励正向性改变的行为。

开展自画像等活动,协助组员自我探索,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并逐渐的能够对此进行合理的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营造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习真实表达方面的技能,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

(4)需求目标: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每个组员的具体需求而设计任务,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2.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归属感。在案例中这些学生有着相似的问题,即不肯面对现实、自认前途迷茫却又不肯采取行动去改变,这种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是小组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后面的活动开展中,针对此类问题设计的具体活动会让组员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并会对小组这个临时的共同体产生归属感。

(2)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在互动过程中,小组组员任何新的改变和提升都会被大家接受、肯定和分享,会激发他们以改变的自我去融入社区和社会。结合案例,通过参与制定契约和培养遵守规范的精神,会让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进而把这种被肯定的经验应用到生活的其他场景。

(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机会。小组工作提供小组组员帮助他人和被帮助的机会。每一个小组组员是发言者的同时也是一名倾听者,可以形成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同伴关系,分享经验,沟通感情,共同进步和成长。

(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小组这个临时的社会共同体,因其赋予了平等意识和社区归属感、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及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机会,打造或改善了小组组员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此前大家可能缺乏沟通的机会与技巧,但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组员都能够就相关问题畅所欲言,还能得到同伴与社会工作者的反馈,在每个人的周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

第五章: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期的特点

1.老年期的划分

60-69为低龄、70-79为中龄、80-89为高龄

2.老年期的特点

生理变化:皮肤、神经、心血管、肌肉骨骼、呼吸、消化、内分泌和生殖系统、感觉系统(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实务指导:社会工作者在评估和介入阶段特别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处理好涉及老年人隐私的健康问题、帮助机构和家庭进行生活环境方面的调整

心理变化:智力衰退、人格出现自我完整和自我绝望、记忆力损伤;

实务指导:提供机会但尊重选择、所有事情放慢节奏、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论解释:角色理论、活动理论与撤离理论、延续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现代化理论

实务指导:关注角色转变的重大生活事件,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注意老年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对老年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注意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的致命危害;认识到改变总有可能;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推动社会政策的调整

()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

1.老年人的需要

主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

2.老年人面临的问题

主要包括疾病与医疗问题、家庭照顾问题、宜居环境问题、代际隔阂问题、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常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配套习题:

1、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高,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却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乏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困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参考答案: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和健康养老需求,没有满足的需求有婚姻家庭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和居家安全需求。

2.建立社区支持网络:(1)个人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集中服务对象个人现存的有联系且有支持作用的成员,动员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维持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和联系。

(2)志愿者联系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寻找和动员社区内或社区外愿意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社区党员、辖区单位的职工.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

(3)互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兴趣的服务对象建立起朋辈支持小组或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邻居协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邻居了解服务对象,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减低正规服务的烙印效果。

第五章:第二节老年人问题

()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与身心健康的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间接有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服务、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影响情绪和情感,防止自杀

痴呆症:影响认识和智力,药物治疗

谵妄症:类似痴呆,但是发病突然,伴有生理变化、可逆转

焦虑症:过度忧虑,非理性恐惧,抱怨身体不适

()精神问题的解决

关键在于要理解老年人的行为方式,重要的是理解老人在精神上如何界定自己的现实世界,在精神上关怀老人,包括:

珍惜生活

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构建生命的意义

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陷

接受生活中的好的和坏的一面,寻求和解

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老年伴侣工作方面:帮助老年夫妇做婚姻生活回顾

家庭体系工作:动员家庭成员、拓展新技巧、排序需求次序、为老年人制定行动方案

照顾人支持体系: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

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为老年人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方案、制定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活动项目

()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对待或剥削

虐待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经济虐待、他人疏于照顾、自我忽视

介入策略: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支持性辅导、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临终关怀(结合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工作内容:控制疼痛和症状、协助解决医疗费用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3.丧亲问题

经历阶段: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

重点工作: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信息、做丧亲辅导

4.自杀问题

自杀评估: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自杀干预:担当先行的角色,工作焦点在当前促使老人决定终止生命的危机上;动用老人外部环境中的资源;制定行动方案

配套习题:

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参考答案:

1.询问、观察、利用已有资料。

2.虐待老年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年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年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恶意对待类型:

(1)身体虐待。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沉默不答,表情紧张。老人表现出对受伤非常警惕和紧张,说明其正处于高风险情境之中。

(2)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包括用言语攻击、威胁、恐吓或骚扰老人,还包括把老人当孩子对待,或者有意断绝老人与他人的社会接触。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常常为此打骂老人。儿子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在家中。

(3)经济虐待。不恰当地使用老人的经济资源、个人财产或其他有价物品,包括伪造支票或法律文件。老人将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4)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满足老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包括未能充分满足老人在饮食、居所、穿衣、医疗照顾和身体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安排了照顾老人,但老人的个人卫生差,有时不让老人吃饱,居住条件也不卫生。

(5)自我忽视。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人,由于缺乏自我照顾,自我忽视会危及老人的身心安康。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多日未换洗。

第五章:第三节老年人评估

()老年人评估

1.老年人评估的基本类型

社区居家养老评估: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环境支持条件

机构养老评估:老年人的需求能否与院舍提供的服务相匹配

老年个案管理评估:重点评估服务的需求和老年人需求满足状况,社区中个案管理评估重点是身体功能、认知、情感和社会生活与环境因素

2.老年人评估的目的

识别老年人的优势与不足

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

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

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

3.老年人评估的方法

实施评估的物理环境

选择时机做评估

解释评估的目的

注意保密问题

通过观察收集评估信息

4.老年人评估的工具

身体健康方面:疾病诊断、治疗和用药情况

心理和情绪方面:认知功能和情绪状况

社会功能方面: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

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经济状况方面:是否存在经济方面困难

环境安全方面:评估家居的安全性

5.老年人评估的注意事项

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

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

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

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

()缅怀往事疗法

缅怀往事疗法对老年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作用

社会工作者常用的类型有人生回顾型缅怀往事

人生回顾疗法所用的时间可以根据老年人人生回顾的目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个人的偏好等决定

()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特点:根据老年人身体的不便和知觉限制;带领者需要一直扮演积极角色,献殷勤;节奏放慢,看到点滴变化

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现实辨识小组:有轻度或或中度认知混乱的老年人,帮助他们辨识;②动机激发小组:一般有10-15人组成,成员没有患痴呆症或抑郁症,有一定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老年人社区照顾

老年人社区照顾分为医疗性社区照顾与社会性照顾。

(1)老年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包括空巢与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失庭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

(2)老年社区工作方案。包括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宜居社区、长期照护和社区照顾。

老年友好型城市与老年宜居社区:2009年开始

长期照护:“4A原则可接近性、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

社区照顾:核心是正常化以及独立自主的自由选择,在社区、由社区、对社区

()老年机构照顾

1.养老机构的类型

托老所、老年公寓、护老院、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或老人院、老年护理院

2.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接收前的服务;识别各种需求并协调各项服务;根据需求参与制定和评估需求;协助居住者和家庭运用各种社区资源;提供个人、家庭和小组服务;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倡导给居住者适当的服务;

不同阶段:申请和做决定、等候期间、准备入住和刚刚入住、住一段时间后、出院和出院后、死亡和濒临死亡

配套习题:

社区有一些独居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不能在老人身边照顾他们。这些老人平时不喜欢外出,经常会通过电视或报纸看到一些药品或保健品的宣传广告,并对其疗效或作用非常相信。老人不顾子女的劝导,通过各种途径去购买。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请根据以上情况,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参考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独居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如下:

(1)一个人独居,子女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2)因为年龄的原因学习能力和辨别能力下降,与子女的沟通有困难,代际隔阂越来越大。

(3)闲暇时间较多,不喜欢外出,社会交往较少。

(4)听信电视或报纸的广告宣传购买药品或保健品,因为辨别能力弱,有可能买到不合格的药品或保健品,既浪费钱,又对身体不好。

2.方案实施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拟订的服务方案为:

(1)方案目标。让老人们能够正确对待药品或保健品的广告,增加社会交往,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2)实施策略

1)与老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与他们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2)为老人讲述虚假广告的危害,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身体保健信息,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广告中的药品或保健品。

3)与老人的子女进行沟通,请他们多多关心老人,能够经常来看望他们,对于老人的错误做法要循序渐进地劝导。

4)将有共同问题或兴趣的老人组成小组,为他们的沟通搭建平台,激发老人对生活的激情,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5)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3)方案执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第六章:第一节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的需要和问题:

妇女的需要:生命保障的需要,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的问题:

1.婚姻与家庭问题(离婚、违法婚姻等);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3.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

第一,妇女的生殖健康容易受到危害。第二,妇女缺乏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和维护生殖健康的权利意识。第三,流动妇女,尤其是在打工女性群体和一些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妇女中,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她们的健康,她们极度缺乏生殖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

流动妇女的问题包括:工作权益受到侵害、工资低、工作不稳定,常常在留在城市和回到家乡之间困扰以及面对与孩子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的精神压力,生殖健康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5.妇女就业问题

6.妇女的贫困化问题

7.妇女参政问题

8.失庭问题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方面以社会性别视角为指导,借鉴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在总结和提炼本土的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提高妇女的社会福利,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妇女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中国妇女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4.“个人的即政治的

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1.直接目标

(1)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

(2)重塑自我,提升对自我的认识。

(3)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2.中间目标

(1)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

(2)提升性别平等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

(3)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少成员的孤独感。

3.终目标

(1)重新建构权利关系。

(2)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3)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1)承认妇女的多样性以及与其一起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

(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和她们的生存选择。

(4)认识到妇女本身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5)妇女是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6)增加妇女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7)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助。

(8)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是平等的。

第六章考点:第二节妇女社会服务

一、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

1、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与工作策略

1)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

夫妻关系的调适:避免忽视丈夫改变的重要性

婆媳关系的调适:包容和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建立平等尊重关系

亲子关系的调适:教育责任归因于母亲,缺乏社会资源支持

2)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

主要问题:单亲子女教育难、贫困化、就业、再婚难、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偏见、缺乏社会保障

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单亲母亲的问题不是单亲母亲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问题。

尊重单亲母亲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3)针对失庭的服务

主要问题:痛苦难以排解,产生厌倦等心理;养老出现问题;现实救助保障不足;婚姻破裂,甚至陷入经济困境,社会缺少对他们的支持

社会层面:倡导保障失庭的社会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如目前的二胎政策是一种预防该类家庭问题的有效措施。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一些救助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制度性保障。

社区层面:通过社区公共教育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失庭的困境,营造对这个群体尊重、关怀和帮助的氛围;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家庭所需的服务;鼓励和动员这些家庭参与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重塑生活意义。组织遭遇同类问题的家庭和人群,形成支持和互助团体。

家庭层面:通过家庭工作,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夫妻相互支持和互助;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等。

4)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

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

重新调整家庭权利,避免家庭暴力、冲突与资源分配不均。

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

父亲的责任和母亲的责任同样重要,都需要训练。

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的负担。

5)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使用策略

家庭为本服务的信念是:协助家庭好的方法是加强和提高家庭的自主能力。在实践上,这个准则要求服务必须以家庭为重心,强化家庭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履行家庭本身的角色,改善各项社会制度,以减少它们对家庭功能的损害。

妇女为本的实践原则要求尊重家庭中妇女作为独立的人的需要和情感,不仅把她们视为家庭角色的扮演者,更强调不能为了所谓的家庭利益而忽视或者牺牲妇女的利益。

2、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暴力的范围包括婚姻暴力、拐卖妇女、性骚扰、性侵害等。

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干预原则

关注受害妇女的生命安全。

接受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

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自信心。

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干预策略

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

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

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

3、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

1)针对流动妇女的服务

国家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她们平等享受社会保障资源

社区层面,针对需求开展服务,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进行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孩子办夏令营等减少负担

个人层面,建立支持小组,建立互助关系系统,增强维护权利力量,提供就业咨询和心理辅导

2)针对留守妇女的服务

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农业问题

提升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

用政策和资源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少他们的压力和困难

建立妇女组织,增强互助

4、针对妇女的生殖健康的服务

5、推动妇女参政

6、改善妇女贫困状况

1)贫困的原因

男女不平等导致女性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生产和生育方面时间比男人长、文化法律和劳动市场限制了摆脱贫困

2)策略

政策支持,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大扶贫力度

妇联和民间组织用小额贷款和农村综合发展等形式缓解妇女的贫困问题

二、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基本途径

(1)向社会以及妇女宣传各种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

(2)调查研究妇女权益状况,为健全和落实权益保障立法提供事实依据。

(3)监督妇女权益的落实状况。

(4)倡导、督促健全维护妇女权益的机制。

三、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3)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配套习题: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2.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包括:

(1)维持身心健康的需要。

(2)减轻生活负担及经济压力的需要。

(3)自身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

(4)家庭教育的需要。

(5)休闲娱乐的需要。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

(1)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协助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部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的活动,定期开展义诊、免费健康检查等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留守妇女的健康意识。

(2)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成立互助小组等方式,促进留守妇女之间的交流,及时化解她们心中的郁闷,减轻她们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3)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联合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或相关民间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主题讲座活动等,传授实用技术、法律维权、医疗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畅通融资渠道,支持妇女创业,培育和扶持妇女互助合作组织,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4)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在村里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增设相应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设备,促进留守妇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留守妇女的多种兴趣、爱好。

第六章考点:第三节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基础理论

1)女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男女差别不大,只要给予足够的机会,女性潜能也能发挥出来

激进女权主义:平等不意味着等同,在差别中寻找平等,力图证明生理能力的社会意蕴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给妇女再生产的自由、去除对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的区分、建立妇女独立的组织和文化

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生物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

2)社会性别理论

制度和文化因素是造成差异的原因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对妇女的期望是对妇女生物角色的延伸社会性别是后天学习的,可以改变社会结构有利于男性,女性易被排斥和歧视性别既存在与私人领域,也存在公共领域社会性别是对传统的性别关系不平等的挑战是一种社会身份;个人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性别分析方法

1)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妇女的生育角色、妇女的社区管理角色

2)性别需求分析

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3)其他的分析方法

大树图寻找问题的成因和结果,找到有效干预途径

性别分类资料收集方法

()妇女增能的方法

1)干预目标

意识提升;②增强能力、发展技能;③参与并扩展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力量;④行动

2)干预方法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提升自我价值观)③权力分析意识觉醒(阅读、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⑤倡导政策改变

()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1)建立关系:建立信任真诚和平等的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5)社区层面。主要方法包括:宣传与教育、参与式学习、倡导、资源连接。

()多部门合作

多机构合作是集合了各个领域的参与者,整合多领域的智力和资源,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及妇女活动者等,干预手法呈现多样性、多角度,包括立法建议、行政干预、社会性别培训、法律援助、医疗救助、警察干预、社会工作介入、媒体呼吁、社会舆论干预等。

它不仅是对受害者的救助和对家暴群体的干预,也会带动所有参与者乃至全社会接受教育改变观念反对家暴,兼顾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两个方面。

配套习题:

王女士,41岁,结婚18年,工人。丈夫也是工人,女儿15岁。在求助中.王女士说:多年来一直挨丈夫打,结婚没多久他就开始打我。有时他还打女儿。他又赌又嫖,还不能说他,急了就逼我离婚。我害怕离婚,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一个离婚的女人,让人指指戳戳,是无法生活的。再说,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怕缺乏父爱影响她的成长。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不打我们就行。我希望他年岁大点脾气会改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个样。我有时被打得鼻青脸肿上不了班,女儿见到他就哆嗦。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忍下去?”

问题:

1.王女士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2.运用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提出王女士服务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1.这是一个因家庭暴力导致婚姻危机的个案,案主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完整,失落了自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态度去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帮助服务对象分析存在的三个错误认知:

(1)对暴力婚姻存在幻想,盼望丈夫会改变。

(2)对离婚的恐惧,对单亲身份的抗拒。

(3)自信心低落,看不到前途。

2.运用女性主义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需要协助王女士协助妇女理清思路,分析问题,寻找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连接和整合资源,去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建立关系。用同感、鼓励、尊重、平等、接纳等价值观,与王女士充分地互动,建立互助、互惠、权能共享、患难与共的专业服务关系。

(2)协助王女士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主要采用如下技巧帮助服务对象看清前途: 一是描绘王女士的家庭生态图,如果了解王女士丈夫家庭有暴力史,这是一种习得性的家庭暴力,需要王女士更多地了解丈夫改变的可能性。

二是布置家课,与丈夫谈心,向丈夫的暴力说不。如果丈夫再次动手,则说明本性难移,需要指导王女士继续理清思路。

(3)指导王女士分析离婚的利弊(填写对照表)

图片1.png

4)与女儿一起讨论对离婚的这些坏处怎样对待,可不可以克服,克服的方法是什么。

(5)将王女士和女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

一是单亲家庭不能说成残缺家庭,它是家庭的一种形式。与女儿一起生活,不能说这不是家。

二是家庭收入会减少,但王女士有职业、有收入。另外,离婚之后,前夫应负担女儿的一部分抚养费。

三是一家三口变成两口,肯定会感到冷清孤独。但**妇联的帮助可以认识类似的家庭,有很多与我同病相怜的姐妹,我会得到她们的关怀与体贴。今后靠自己,日子一样过。

四是工作没心情,肯定会有这个阶段,但是有专家和姐妹的帮助,我会度过的。

五是我和女儿现在都认识到,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子女是无法健康成长的。女儿已经被他吓得胆小如鼠,再这样下去,女儿的一生都毁了。

六是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这是老话,是不对的。他打我,我要求离婚,我有理,不怕别人说什么。

通过协助王女士理清思路后,看清了婚姻的真实状况,做出处理问题的决定,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连接资源,协助王女士建立妇女支持网络,得到社区其他资源的援助,顺利度过婚姻变化的适应期。

第七章考点: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残疾和残疾人的分类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残疾人的需求及其面临的问题

()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求

1.残疾人康复权

2.残疾人教育权

3.残疾人劳动权

4.残疾人文化生活权

5.残疾人社会福利权

6.残疾人环境友好权

()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包括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等。

(2)精神层面的困难。这主要是指残疾人在心理上的压力感。传统中国文化的孽缘论和污名化的残疾文化对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情感变化和心理负担,并在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陷入困境,也包括残疾人家庭的长期照顾者所常感到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无奈感等。

(3)社会交往的困难。由于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弱势直接导致其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参与机会少,甚至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参与,婚恋困难。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特点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的社会参与,实现残疾人体面工作和尊严生活,推动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观念,全面提升素质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达成共建、共享、共融的具有亲和力的文化,从而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

1.理论视角的特殊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具有特殊性,主要包括残疾发生上的社会代价论、残疾康复上的社区照顾理论和残疾融合上的社会网络理论。

(1)社会代价理论。该理论认为残疾的发生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付出的代价,无论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来看,残疾人和伤残都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

(2)社区照顾理论。20世纪中期,在西方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出现了反院舍化的社区照顾理论。美国的一些社会工作者关注长期居住在养老院、康复医院等接受专业服务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探求院舍化管理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

(3)社会网络理论。该理论注重从系统论角度来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社会网络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一个较大群体,由于其自身缺陷和社会环境阻碍,常常无法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使得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2.功能发挥的特殊性

(1)微观层面:主要是针对残疾人个体的微观服务。包括为残疾人提供直接的物质性帮助为残疾人提供能力建设的支持服务。

(2)中观层面:主要涉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层面。包括推动残疾人社会组织和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的发育:推动社区性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

(3)宏观层面:涉及政府政策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包括推进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变迁;增加社会资本,形成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

3.实务前提的特殊性

第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更加注重残疾病患应该得到长期的照料

第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更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激发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潜能。强调多部门协作和不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社会工作者和工程技术成员(残疾人的辅具开发)

第三,残疾人社会工作更加注重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能力,强调残存功能的发挥。

四、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国早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是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内开展的。

198810月,中国残联创办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这是集医疗、教育和研究为一体的残疾人服务中心,其中社会康复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实施,在中国康复中心设有专门的社会工作部。

配套习题:

张女士今年45岁,十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十年来张女士靠做保姆、街道清扫员、钟点工、搬运工等临时工作供三个子女读书。前年秋由于一次车祸张女士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张女士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出院后。因为突然失去了一条腿,这巨大的生活变迁让她很不能接受,张女士非常伤心,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跟孩子们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儿子的劝说下,情绪好了一点。没过多久,当张女士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不仅考虑到自己的当前情况——自己的行动非常不便,不能做家务,不能做工,再加上家里突然中断了经济来源,三个子女中还有两个在读大学。张女士不禁越想越伤心,甚至想到自己一死了之,免得拖累儿女。后在邻居的劝说下,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张女士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坚强和乐观了,她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她的情绪很容易波动,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经常想到这些,一面伤心,一面又爱发脾气。一面又很气自己没用。她几乎不出门,因为她既不敢面对那些像她以前一样健康的人.也不能正视像她现在一样的残疾人。

问题:1.残疾人是指什么?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

2.不是医生的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张女士?

答题要点:

1.(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残疾人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专指社会工作者秉承利他主义的宗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残疾人进行能力建设并克服自身缺陷的局限性,构建社会性支持系统并克服各种环境障碍,使得残疾人能够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并提升人类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的活动。

2.(1)康复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自己对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她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可以帮助她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可以帮助她进行生活自理训练,为她提供就业辅导及其他方面的帮助。具体的工作包括了解她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处境:评估她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取得单位、社区等各方面的支持,解决生活困难。

(4)可以积极促进她与残疾人之间以及她与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第七章考点:第二节残疾人服务

一、残疾人服务发展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越来越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医学治疗模式社会康复模式的转变。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

其一,在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上,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

其二,在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上,从社会标签理论向社会照顾理论的转变。

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

这主要表现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背后理念分析和工作方法直接介入模式的理论分析。

第一,在工作方法的理念分析上,残疾人社会工作正在实现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的转变。

第二,在直接介入模式的理论分析上,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1)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2)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得到法律的维护和保障。

(3)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2.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服务、教育服务、婚姻家庭服务和社会预防服务等。考生要知道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是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及其主要内容:针对残疾人群体;②针对残疾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③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

(2)职业康复及其主要内容:职业咨询;②职业评估;③职业培训;④就业指导。

(3)社区康复及其主要内容: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②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配套习题:

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也已年老体弱,照顾对先生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所在社区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针对该案例对刘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刘先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心情很糟糕;生活无法自理,难以适应日常生活;无法面对家人;无法从事原来的职业,失去经济来源,需要新的职业规划。

2.辅导策略:

(1)危机事件应对的辅导。使刘先生及其家人接受残疾事实。介入系统: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辅导。使刘先生适应残疾状态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统:康复治疗师、家人、邻里、社区。

(3)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协助建立和谐家庭,增强家庭成员的支持力。介入系统:家庭。

(4)职业规划辅导。使刘先生重新找到合适的职业,提高社会地位和适应能力。介入系统:政府、原来的就业单位、社区。

具体辅导活动包括:

(1)直接辅导活动:

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情绪,使其接受残疾事实。

提供康复信息和资源,协助制订康复计划,改造家居环境,学会日常生活技能。

进行家庭调适,重建和谐家庭。妻子和儿子都要进行心理调适,接受家人残疾的事实,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协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调整家庭结构,提高家庭成员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谐家庭。

帮助刘先生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政策,发掘刘先生当前的就业优势,探究原来就业单位的潜在就业岗位,协助刘先生进行职业规划。

(2)间接辅导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如家庭、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原单位同事、政府,采取联合行动,提高刘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第七章考点:第三节社区康复

1.社区康复模式

(1)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

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

社区中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

在社区中残疾人可以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

在社区中可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

(2)社区康复的原则

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成本低、覆盖广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陋就简的原则。

因势利导的原则。

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3)社区康复的内容

开展残疾的预防。

开展康复评定。

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2.社会康复模式

(1)社会康复的内容

协助康复医师正确地诊断、有效地医治。

要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

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要与有关机构协调,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

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

(2)社会康复的措施

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

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

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

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

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

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

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3.职业康复模式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为: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4.教育康复模式

教育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机构中和城乡社区的各类残疾人,也称为特殊教育。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特殊教育方法时,应从以下几方面介入:

(1)对残疾人。有选择性地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

(2)对残疾儿童父母、亲属。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矫正不当行为和进行心理疏导。

(3)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促使他们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其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配套习题:

某社区有近40名残疾人,为了更好地保障这些残疾人的权益,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社区委会准备针对这些残疾人开展服务工作。

【问题】

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能面临生活照料、就业、身体康复、社会歧视与权益保护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残疾人社区 作是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案例中社区残疾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呼吁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帮助残疾人融人社会,使其享有安全、平等、温馨的社区生活环境。

(2)方案实施策略

1)组织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定期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如送餐、打扫卫生、洗衣服、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服务。

2)联系相关康复服务组织,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与社会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最大限度地进行自理。

3)整合社区其他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残疾人申请困难补助与医疗救助;联系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适龄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与指导,促进其顺利就业等。

4)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如创建与推广无障碍通道,保障残疾人的环境友好权,消除社会歧视等。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社区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落实服务方案,调控执行进度,根据需要实时调整方案。

(4)方案评估。包括残疾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及其效果评估。

第八章考点: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功能与作用

(1)监管功能。矫正制度即刑罚执行制度,矫正社会工作者是刑罚执行团队中的一员。

其目的:一是通过限制一定程度自由的办法(如定期汇报、不可随意离开居住地等规定)对犯罪行为作一定补偿;二是通过监管预防其再犯罪。

(2)矫正功能。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人社会,成为其中的正常成员。

(3)服务功能。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对象是特殊社会困难群体——罪犯或违法者。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内容涵盖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疾病医治、心理辅导、就学就业指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手段包括直接的专业服务、转介性的间接服务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1)营造有利于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2)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1.服务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具体包括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等。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要通过帮助其接受较好的教育来实现其有效就业,同时帮助其实现自新、自强、自立的目标。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鼓励和协助服务对象构建和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又一目标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服务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2.服务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公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1)特殊性:为特殊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1)“感化工作之父奥古斯特斯的业绩

(2)矫正社会工作制度在美国的建立

2.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英国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2)日本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3)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3.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1)社区矫正的含义

所谓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2)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内地的推行

配套习题:

李某结束了强制戒毒回到社区,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与李某进行了第一次接案面谈。

小王说:你好,我是社会工作者小王,我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

李某看了一眼小王,低头不语……

小王:请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我们社会工作者是专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

李某:我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你们能解决吗?”

小王:可以啊,我可以帮你申请临时性补助。

李某:我听说其他的街道可以帮助就业,你也必须帮我解决。

小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服务需求,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

李某:那你快点啊,我等着你早点给我送来补助金,你也要尽快给我找到工作啊!”机构督导老张看了小王与李某的第一次面谈记录后,及时对小王进行了个别督导。

问题:

1.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题要点:

1.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是:

(1)界定问题的入手点在于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小王在与李某进行面谈时,关注了服务对象李某所说的个人所遇到的基本生存条件问题,对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2)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寻求帮助的原因,不了解其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未问询矫正对象李某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3)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对自己的看法。不清楚李某认为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范围、持续时间和程度。

(4)界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不断沟通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经过双方一系列的讨论和磋商来形成对问题的共同看法。从本次面谈来看,小王并没有与矫正对象李某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双方没有一起探讨出共同为之努力所希望改变的问题。可以说,小王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小王在面谈中,并没有明确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他只是表达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询问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而忽视了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角色的期望和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双方并没有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王也无法帮助服务对象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2)会谈的目的在于取得共识,作为助人自助的活动,小王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双方并未进一步沟通双方想法的差异与距离,也没有经过最后一次协商达成一致的看法。小王在矫正工作中并未引导矫正对象共同参与,一起制订目标和计划,取得共识,达成协议。

(3)小王没有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与优势,会谈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与服务对象没能建立专业关系,信任感建立不充分。可见小王并没有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

本题考查社会实务通用过程中的接案。会谈是接案的必经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考生应准确掌握会谈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才能合理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从而顺利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第八章考点:第二节社区矫正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司法判决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1.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与作用

2.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2.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3.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1.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公民教育

2.心理、情绪辅导:改变服刑人员偏差扭曲的心理结构和敏感过激的情绪反应。

3.职业技能训练:使得服刑人员掌握一门或多门职业技能,使其出狱后可以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和途径谋生。

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通过自我认知能力训练、人际沟通能力训练、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知识的学习等,提升服刑人员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

2.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

3.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

(1)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端者来往

(2)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命令

(3)接受社会工作者辅导

(4)及时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

1.促进就业

2.帮助接受教育

3.做好基本生活救助

4.落实社会保险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也称为更生保护。这是一项起源于美国费城、面向刑满释放等人员的社会福利措施,其内容主要如下:

()提供住宿场所

为暂时不被家庭接纳或无家可归的刑释人员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寻找工作或继续求学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帮助联系就学学校等,同时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其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刑释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也包括为其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供物质援助

刑释人员往往缺乏生活工作的物质条件,为帮助其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

(1)掌握戒毒人员的个人背景资料,建立戒毒人员档案。

(2)定期或不定期对戒毒人员进行个案辅导或家访,帮助其排解戒毒和康复过程中因生理和心理反应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抵制毒品诱惑的能力,协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会适应的能力,从而降低复吸率。

(3)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合作,为戒毒人员提供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社会交往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创造回归社会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4)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并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使其成为自食其力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并融入社会。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及宣传服务

(1)通过小组活动或班会等形式,对中小学校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以预防青少年滥用毒品。

(2)跟进学校和社区中滥用药物和毒品的青少年,为其提供个案辅导和家庭辅导,帮助其远离毒品、重建新生。

(3)在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以增强社区居民的禁毒意识和群防群治能力。

(4)发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禁毒工作,为戒毒人员回归社区提供社区支持。

配套习题

孙某,男,86岁,曾因偷盗、扒车、强奸未成年少女等犯罪事实五进五出监狱,在监狱里度过了43年,终于在耄耋之年迎来了自由的日子。可是出狱那天,这名86岁的老囚犯却使出浑身气力,双手拽住袖口,阻止狱警为他换上新衣服,哭闹着不愿意离开。初中毕业的孙某已经对外部世界失去了感知,当他第三次入狱后,他的家人便与他断绝了关系。在以后监狱服刑的13年里,没人来看望过他,现在也没有人接他回家,准确地说,他无家可归。

问题:

1.在本案例中,孙某有哪些需求?

2.请为孙某设计一个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在本案例中,孙某的需求主要包括:

(1)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获得心理辅导、信息咨询、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适应社会生活。

2.服务方案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孙某因在监狱待的时问太长,对外界缺乏了解且社会支持网络严重不足,因此出狱后缺乏维持生计的能力和资源,也无法适应外界社会的生活。

(2)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孙某的需求,设计出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方案目标:解决孙某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缓解孙某的心理压力,帮助孙某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牛活。

方案实施策略:

第一,提供住宿场所。为无家可归的孙某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孙某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

第二,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社会工作者需为孙某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提供物质援助。为帮助孙某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等。

(4)方案评估:包括孙某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第八章考点:第三节矫正社会工作

1.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视角

(1)行为主义理论。主张把工作重点放在真正能够观察到的人的外显行为上,认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对当前环境的恰当的反应模式。

(2)认知理论。主张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使人的行为产生的内心世界上,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3)标签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标签,即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4)优势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方面。

(5)“社会——心理视角。认为人在情境中,社会工作者要整体、全面地去了解、认识矫正对象,既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务,又加强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

2.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包括行为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和同伴教育在矫正服务中的运用。

(2)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3.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1)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

(3)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4)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配套习题:

服刑人员李某假释回到社区后,感到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面对几人的不接纳,以及自己无房住、无经济来源、无工作的窘境,李某十分悲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一天,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李某为此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为李某开展了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协调多方资源缓解李某的生计困难;并协调李某与家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

李某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问题: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了哪些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参考解析:1.社会工作者采取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对假释人员李某进行了心理矫正、情绪辅导、家庭关系调和、促进就业、帮困解难和做好基本生活救助,促使其适应社会。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了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其中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此案例中,A指假释后的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后再进行办理。B指李某假释后回到社区,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C指李某认为工作人员故意刁难,看不起他,十分生气,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真正引发李某情绪失控和行为不当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发事件。当李某了解到真正引发自己情绪、行为困扰的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时,李某就需要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并且与具体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连接起来,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试听课程

1.jpg

 



Copyright  南京万厦建设职业培训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南京市新街口中山东路18号国贸中心16楼A1

自强不息多考证,多一个证书,多一个前途!

培训项目:

万厦培训:

关注万厦培训公众号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

  • 电话直呼

    • 025-84715756
    • 王老师 :
    • 刘老师 :
  • 更多考试信息,扫码免费咨询

seo seo